守护秦岭“精灵”大熊猫 实现经济与生态互促共赢

秦岭,天下之大阻。1200多年前,李白在这里写下“蜀道之难,难于上青天”。如今,多条高铁、高速、国道贯穿这里,每一条路上的沿途风景都能令人陶醉痴迷。条条大路通农家,今朝天堑变通途。

今天的秦岭人,用他们的勤劳和汗水,打赢脱贫攻坚的翻身仗,构筑了一条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。在人们接受大自然的馈赠,享受着安居乐业、衣食无忧的幸福生活的同时,他们也不忘筑牢生态屏障,竭尽全力守护着秦岭的绿水青山。

10月12日,在《生物多样性公约》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上,中国向全世界宣布,地跨四川、陕西、甘肃三地的大熊猫国家公园正式设立,标志着我国以“伞护物种”保护生物多样性进行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建设开启新征程。秦岭片区的300多只国宝大熊猫,让当地政府和村民的肩头,又多了一份重大的责任。

守护秦岭“精灵”大熊猫

国庆节前夕,长江商报公益记者从武汉搭乘高铁抵达西安,驱车直抵本次长江商报2021陕西“乡村振兴”公益行首站,汉中市佛坪县。

处于秦岭腹地的佛坪县面积1279平方公里,常住人口却不足3万,是陕西省人口最少的县。

当地人告诉记者,这里地广人稀,是为了避免人类过度开发从而对野生动物造成影响,也是为了保护当地最亮眼的名片——秦岭大熊猫。

佛坪县被称为“大熊猫之乡”,是大熊猫在地球上最北缘的栖息地,野外分布密度居全国之首。在佛坪熊猫谷中,还发现了世界上第一只棕色大熊猫“七仔”。

9月24日,长江商报公益记者从佛坪县城出发,依次沿京昆高速和108国道翻山越岭,抵达佛坪县岳坝镇。一路上,目之所及,群山逶迤,绵延不绝,山间流泉飞瀑,远处满山红叶,美不胜收。可惜由于连绵秋雨导致的山洪与山路塌方,未能让记者如愿深入最北边的熊猫谷,亲眼见到大熊猫。

“岳坝是佛坪最偏远的乡镇,镇政府再往北上,就是秦岭里离野生大熊猫最近的村子,叫大古坪村。”岳坝镇委副书记苏乔告诉长江商报公益记者,岳坝镇下辖8个村,面积占了佛坪全县的近三分之一。由于入秋以来,秦岭持续降雨,导致汛情加重,因此短期内无法进入秦岭国家级大熊猫保护区。“但其实要继续向北到三官庙保护站,还需要办理严密的手续,除了巡山或者科考人员,保护区一般禁止入内,一方面是为了保护大熊猫,一方面也是为了保护村民安全。”

苏乔口中的三官庙,是岳坝镇最北面的行政村,也是佛坪保护区的核心区,即俗称的熊猫谷。近年来,为了给大熊猫“腾地”,彻底解决乡村发展与自然保护的矛盾,三官庙的村民都从山林搬迁出来,落户到了大古坪村或岳坝镇上,目前在三官庙居住的村民仅剩五六户。

多年来,无论是当地政府还是周边村民,都将保护大熊猫和守护秦岭生态视为至高使命。因为大熊猫不仅是他们的名片,更是他们的骄傲。

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建立自然保护区,到实施野生动植物保护、天然林保护、退耕还林等系列生态保护工程,秦岭大熊猫保护管理事业得以蓬勃发展。同时,通过开展野外巡护、救护、监测和科学研究,有效促进了濒危的大熊猫种群在秦岭繁衍壮大。

2017年,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全面启动,其中秦岭片区总面积超过40万公顷,囊括了陕西省80%以上的野生大熊猫和70%以上的大熊猫栖息地。4年来,秦岭地区的野生大熊猫活动明显增多,已成为设在野外的红外相机拍摄到的“常客”,村民甚至游客偶遇野生大熊猫的报道也屡见不鲜。根据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结果显示,作为野生大熊猫重要分布区,秦岭大熊猫数量已由上世纪80年代的109只增加到现在的345只,占大熊猫总数的18.5%,增幅为全国最高。

“国宝游畅秦岭,各方保驾护航。”陕西省林业局相关负责人感慨,“大熊猫在秦岭已经生活了800多万年。我们要尽全力呵护,让这份‘时光的馈赠’生生不息。”

熊猫品牌助力生态产业发展

10月14日,生态环境部对第五批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实践创新基地进行表彰授牌,佛坪县榜上有名。这是佛坪县在生态环境领域斩获的又一国家级荣誉,也是国家对佛坪县生态文明实践和建设成果的充分肯定。

近年来,佛坪县大力实施“生态立县、林药兴县、旅游强县”三大战略,全面推进县域经济、民主法治、思想文化、社会民生、生态文明“五项建设”,深入实施全域旅游、脱贫攻坚、特色产业、项目建设、城乡统筹、民生改善“六大工程”,攻坚克难、战胜挑战,经济发展稳中有进。国家级生态示范县、国家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县、中国最美县域、中国生态魅力县、陕西省四个率先脱贫摘帽的县区之一……一系列殊荣和成就,都见证了佛坪从山区小县到生态大县、脱贫先锋的美丽嬗变。

作为中国熊猫第一县,从1978年建立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至今,保护大熊猫就成为当地政府和村民的共识,佛坪人为秦岭的生态环保事业,无怨无悔地付出牺牲和奉献。但他们依然靠着劳动和智慧,依托秦岭的绿水青山,为自己创造出金山银山。

“我们平时生产不用农药,不养牛羊,过年过节、红白喜事不放鞭炮,效益再好的产业和项目,如果对环境有破坏,也坚决不搞!”在大古坪村,村民们一度生活条件艰苦,但仍以为保护秦岭、保护大熊猫付出牺牲而自豪。

大古坪村处于保护区核心区,交通不便,没有公路,村民出行靠双腿,运货靠马驮。自然保护区成立后,为了保护好大熊猫的栖息地,村民们放弃了大规模地种养殖业,制约了当地经济发展。全村80多户村民,建档立卡贫困户就有50多户。但这里气候温润,植被茂盛,生态优越,于是村民们转变思路,逐步放弃了种植庄稼,开始大力发展养蜂和中药材种植等绿色产业。

“既然不能破坏大熊猫的生活环境,那我们就发展能适应它们生存的产业。”吴彦君是大古坪村的护林员,在巡护3600亩管护区的同时,也尝试着养蜂和种天麻。几年下来,曾是贫困户的他,不仅养了500多桶中蜂、种植了600多亩林下特色产业,还创立了养蜂专业合作社,带动全村20多户贫困户脱贫增收,成为佛坪知名的致富明星。

为了长效发展,他为自己的产品注册了“熊猫村”商标,还做起了电商。“和大熊猫同住一片山、同喝一河水”,通过互联网直播平台的推广,源自熊猫之乡的正宗熊猫森林蜜,迅速打开了市场销路。

“今年我巡山时发现,树木多了、植被好了,能用于发展产业的资源也丰富了,就连蜜源也比以前好了,产出的蜂蜜价钱都高了不少。”吴彦君说,随着熊猫谷景区的开发,下一步他还准备发展民宿,给越来越多的游客提供良好的旅游环境。

为促进当地生态产业的良性发展,当地政府也注册了“熊猫家园”的商标,并申请了地理商标认证,提供给当地村民使用,让村民产出的蜂蜜贴上“熊猫家园”的商标,成为大古坪的一个品牌。

如今的大古坪村,村道干净整洁,家家户户修起了新楼房。通过发展这些绿色产业,全村人均年收入达到了1.2万元,实现了整村脱贫。

“生态立县、林药兴县、旅游强县”,如今,熊猫的品牌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已成为佛坪的“绿色名片”,也为全域旅游、脱贫攻坚“绿色打底”,佛坪人纷纷踏上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列车,脱贫致富。

虽然县小人少,佛坪却以保护大熊猫、守护大秦岭为使命,实现了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互促共赢。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,也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诠释。

(记者 李璟)

相关阅读

图片推荐

最新资讯

猜你喜欢